海外典藏尼泊尔精美雕塑:释提桓因陀罗(帝释天Indra)坐像 赏析
释提桓因陀罗(帝释天Indra)坐像
海外私家典藏 尼泊尔雕塑
帝释天(梵文:akro devānām indra?)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,简称因陀罗,意译为能天帝。本为印度教神明,司职雷电与战斗。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。
在梵文中因陀罗(Indra)意为“王者、征服者、最胜者”。其全名释提桓因陀罗(?akro devānām indra?)合意即为“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“,即“能天帝”或“释天帝”。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,译作“帝释天”。据诸经论所载,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,由于修布施等福德,遂生忉利天,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。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,至佛教时代,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。佛经上说,释尊下生时,他化现七宝金阶,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。下来时,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,手执宝盖,和右前方的大梵天,一起侍候着释尊,为释尊引路。
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 十世纪帕拉王朝:摩醯首罗天(Lokesvara)坐像
十世纪 东印度帕拉王朝 青铜铸造 规格:14 x 10.8 x 7.6 cm
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
摩醯首罗天(Lokesvara)又称大自在天(Mahesvara)。原系印度教所崇奉创造宇宙之最高主神,佛教视之为色界顶色究竟天之主,是佛教最早吸收的护法神之一。有关大自在天的造像比较稀少,这尊出自十世纪帕拉王朝的摩醯首罗天造像尤显珍贵。
摩醯首罗天头戴宝冠,肉髻高隆,两耳际有帕拉造像典型的扇形冠结和U形宝缯,二侧发绺垂肩。面容圆润,宽鼻厚唇。双目微垂,神态安详。衣饰简洁,上身披一条圣带,挂项圈,佩臂钏、手钏、腰饰等庄严全身。下身围贴体短裙。由于衣质薄透,饰物简洁,结实健壮的三折枝式躯体完全显露出来,极富动感。
右手前伸施与愿印,左手支撑在台座上拈莲茎,莲茎沿臂扶摇向上在肩部开出一朵莲花。上身呈三折式扭动,左腿横盘,右腿自然垂下搁在莲花上,全身呈自在姿安住在狮子莲花法座之上。造像台座极为精美,靠背二侧呈对称状饰有大象、独角麒麟、摩羯鱼,火焰边缘形成的大圆形头光极为醒目庄严,法座下方有二只尽忠职守的狮子在护法。
14世纪 尼泊尔彩瓷-金刚亥母: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
彩瓷 规格: 104.1 x 53.3 x 29.2 cm
unfired clay modeled over metal armature, with polychrome
金刚亥母 藏名译音: 多杰帕姆。因其头上有一猪头,猪属亥,故称金刚亥母。
原本是古代苯教中赞神的一种神灵,住在天空,每天游来游去,后来被莲花生大士降伏,变成密法中的本尊或其护法。金刚亥母是空乐根本,本质上就是大手印,属于瑜伽母(或称空行母)主尊。
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收藏尼泊尔造像:大鹏金翅鸟(揭路荼Garuda)
十九世纪 尼泊尔镀金铜合金造像
规格:15.0 x 17.0 cm
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收藏 隆日编译
大鹏金翅鸟又叫迦楼罗鸟。(梵语suparna,或suparnin)音译苏钵剌尼。意译羽毛美丽者。又译食吐悲苦声。系印度神话之鸟,被视同迦楼罗鸟(梵garud!a ,檗噜拏)。又作妙翅鸟、项瘿鸟。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。于佛教中,为八部众之一,翅翮金色,两翼广三三六万里,住于须弥山下层。据长阿含经卷十九载,此鸟有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四种,常取卵胎湿化之诸龙为食。
Katimari 收藏 藏传佛教护法神:秽迹金刚立像
西藏佛教护法神
Katimari Collection 隆日编译
乌枢沙摩明王(梵名Ucchusma),又作乌刍沙摩明王、乌枢瑟摩明王、乌素沙摩明王;亦称秽迹金刚、火头金刚、不净金刚、受触金刚、秽积金刚、不坏金刚、除秽忿怒尊等。是密教及禅宗所奉祀的忿怒尊之一,为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轮身。
藏密秽迹金刚为三面六臂,正面与身元色同。左面红色、右面白色。头戴骷髅冠,发髻呈火焰状向上升腾。面面皆据三只似火眼,宽阔张眼,二只獠牙向下伸,发髭眉色红。六臂各持十字羯摩杵、金刚勾、金刚杵、金刚杖、、金刚索等法器(已失)。八大龙饰身,赤足而立。
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佛教藏品 十六世纪尼泊尔造像:空行母立像
约16--18世纪尼泊尔青铜镀金像
规格:H. 7 in x W. 6 in On 2 in(英寸)
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
评论